加入收藏    設為首頁

您現在的位置:首頁 > 菁華開示 文章

心安理得,理得是智慧

 

    下面是念老的解釋,意思是說「思憶過去」,這就是回憶,這是累念,「憂慮未來」,這是積慮。「故此心念,無有安時」,這心不安。這是世出世間最重要的一個關鍵,世法、佛法都在安定這一種心態當中成就。如果身心不安,不但學佛不能成就,做世間事也不能成就。


    所謂心安理得,理得是智慧,與戒定慧相應。心怎樣能安?持戒心就安了。在中國傳統文化裡頭所講的五倫、五常、四維、八德,那都是屬於戒律。果然能遵守,他怎麼會不安?倫常道德裡頭沒有教給我們妄想,那是正念。


    正念失掉了,你就會起妄念,妄念是自私自利,妄念是名聞利養,妄念是貪瞋痴慢,與正念完全相悖。正念的人心清淨,妄念的人念慮紛飛。「故此心念,無有安時。因心有所欲,身必隨之」,身就是殺盜淫妄,心就是貪瞋痴慢,身必隨之。


    「例如欲購愛物」,以購物做比喻,你到市場去買東西,買你喜歡的東西,「不顧擁擠雜亂,奔波排隊。故曰為心走使,指為此欲心而奔走也。如《嘉祥疏》以心財相積不捨,釋累念積慮」。這個心裡頭,貪財的心念念不捨,不知道這個財是災禍的根源,不是個好東西,對於這些事情要有高度的警覺心。


    要能知足,夠用就可以了,多餘就要布施給別人。決定不要害怕,布施完了,我需要的時候沒有。你需要的時候它就來了,這就叫因果報應,一定要相信。布施決定是好事,廣行布施肯定能夠得到和諧社會。這個地方的人不爭,每個人都知足,知足常樂,不知足的人很苦,知足常樂。雖然他缺乏,他心安,這裡面的快樂不是一般人能懂得的。


   「以勤求無寧釋為心走使。蓋謂積於心念之中,俱是財物,故名累念積慮。勤欲求得,故身心不安,是名為心走使」。中國人常講患得患失,沒有得到的希望得到,得到之後又怕丟掉,這心不能安下來。人生在世什麼最可貴?身心安穩最為可貴。身心安穩是最大的幸福,心安,沒有念慮,沒有操心的地方,沒有憂慮;身安,沒有苦樂。


    文摘恭錄—淨土大經科註(第四三四集)2012/7/17 檔名:02-037-0434  


無量壽經專修網 恭製 辽ICP备10006639号-6